学校主页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重庆晨报:驰援孝感|温柔的力量④心理医生杜莲:走进患者和医护心中的倾听者

原文网址:https://www.cqcb.com/hot/2020-03-07/2238813_pc.html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随时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对于一些已经隔离一个多月的患者,更是一种煎熬。药物治疗之外,精神上的困扰却是难以愈合。

如果不尽早干预,这场与病毒的长期斗争,极有可能给医护人员和患者造成应激创伤综合征。

正是因为这样的初衷,重庆的精神科专业医护人员也紧急驰援孝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杜莲,就是其中之一。在孝感,她用女性独有的视角去和一线医护人员、患者一起面对病毒,将“敌人”化于无形。

(4285253)-20200307161849.jpg

▲杜莲

做一个倾听者 给患者信心

见到杜莲的时候,她刚刚从孝感市中心医院回到驻地。“进入病房,面对面地和患者聊天。尽管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得到患者们的焦虑。”

采访杜莲,听杜莲说话,有一种亲切感和随和感,让人心安。或许这就是心理医生特有的魅力吧。

在我看来,女性心理医生,在和患者聊天的时候,有天然的亲近感,容易得到信任。但是杜莲却说,性别优势或许并不明显。“穿着防护服,大家或许看不出来我是女生,都一样。”杜莲轻轻一笑,“更多的时候,我是在倾听他们的述说。”

但在病房里,患者和杜莲,讲述与倾听之间,我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这股温柔的力量。

现在在隔离病区里的患者,有一部分已经住院治疗一个多月了。试想一下,一个正常人在家隔离一个多月都难免产生焦虑,更何况这些在病房里天天面对医生护士的患者。疫情冲击下,很多患者更容易出现消极、绝望的情绪。

(4285257)-20200307161913.jpg

▲杜莲和患者交流

“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寄托和开导。”杜莲说,现在患者有比较多的焦虑、失眠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还是比较表浅的。另一方面,他们在焦虑出院后面对的更多的创伤和压抑。

“我就想更多地走进他们的心里。”在杜莲看来,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很重要,出院后的干预更是必不可少。“仅仅几个心理医生是做不到的。”杜莲希望借助当地的心理医疗力量,通过企业微信等在线平台,让亲历者从灾难冲击下的应激状态中走出来,“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是接下来全社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给医生力量 把最好的状态“传染”给病人

在重庆支援队的微信群里,杜莲算是比较积极活跃的,和队员们简单地聊天,三言五语,拉着家常。

(4285259)-20200307161917.jpg

▲杜莲和医护人员在线上交流

随着救治工作的深入,有的医护人员连续工作一个月,也出现了一些焦虑。杜莲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段自己的音频,帮助大家克服失眠。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方法。更多的时候,她组织一些医护人员开展线下的“巴林特小组”、“安心小组”等活动。

(4285255)-20200307161907.jpg

▲杜莲(左一)和医护人员合影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医护人员面对种种极端情况,也可能出现心理疲劳乃至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及时介入心理干预十分必要。”杜莲说,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大家分享了来到孝感以后,和当地人生活的磨合、融入,适应当地的环境等等,大家说出自己的担忧和顾虑,并邀请当天近距离收治患者的医护人员说出自己的感受。随着有经验队员的娓娓道来,原本有情绪的医护人员也逐渐放下了担忧。

“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把自己最阳光积极的一面展现给了病人。”杜莲说,自己就是在通过这样的传递,将病毒消灭在无形之间。

重报集团孝感报道组 罗永攀 张锦旗

名词解释

巴林特小组

由匈牙利精神分析师米歇尔·巴林特医生发展而来的一种讨论小组。小组由6-12名医生组成,讨论关于患者的疑难问题,识别和修正医患关系的相关问题巴林特小组首要的任务是促进对于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探索在特定的时间里病人和治疗师之间的事情,以及探索在这个事情中起作用的因素,增进医生与病人链接和爱病人的能力,从解决问题的压力下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