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发布第二批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名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功获批成为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
近年,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另一种疾病治疗途径,备受医学领域关注。
干细胞在移植、修复和再生等医学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015年11月,“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大专项入选2016年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为促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健康发展,确保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规范地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推动《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先后两批审批公布了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的名单。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干细胞临床研究只能在获批备案的机构中进行。
目前,附属儿童医院开展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可以用于白血病、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血友病、重型地贫等)、免疫系统疾病(PID等)。
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可以拓展到其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iPS细胞、脂脂肪干细胞等,潜在应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疾病治疗,如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的应用。
该院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认定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机构之一,将极大推动医院各学科干细胞临床研究的开展。
促进干细胞临床研究成果转化,解决干细胞临床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制定规范化诊治方案,提升我院干细胞技术在治疗儿童难治性疾病中的应用,造福广大患者。
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子医学中心
附属儿童医院8大科室联合精准诊治新生儿突发早发性败血症
气促、呻吟、羊水3°粪染,腹胀、呕吐!如果这些症状发生在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身上,您该咋办?
近日,刚刚在金山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兰子就被诊断为“早发性败血症”,命悬一线!附属儿童医院立即启用多学科联合诊治机制(MDT),由新生儿中心邀请胃肠外科、感染科、肝胆外科、免疫科、手麻科、放射科、超声科等8大科室联合精准诊治,成功将孩子从死亡边缘拉回!
突发!新生宝宝感染“早发性败血症”
“早发性败血症”在新生儿疾病中不少见,但在兰子这个孩子身上为何成为了疑难重症?
兰子是一名在2017年11月13日诞生在金山医院的小男孩,生后出现气促、呻吟的症状,并有羊水3°粪染等高危因素,金山医院通过围产联盟向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请援,中心高度重视,立即派遣120转运医生,在院前急救的积极协调下顺利将患儿转入新生儿二病房。通过查血常规、CRP及PCT后显示患儿多项炎症指标明显异常,“早发性败血症”诊断明确。
经过抗感染治疗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反应也有好转,炎症指标显示有好转趋势,但不能降至正常范围。与此同时,患儿开始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血培养、腹片、超声等相关检查都无法明确感染病灶,孩子到底怎么了?
8大科室多学科联合精准诊治孩子转危为安
自孩子入院以来,新生儿中心主任史源、新二病房华子瑜和韦红主任医师高度重视孩子的诊疗情况,多次组织科内医务人员进行病例讨论总结分析。
“感染重、病情复杂、诊疗困难”,如何尽快破解这一难题?
新生儿中心向全院各科室发出会诊邀请,请求援助。虽然临床工作极其繁重,但各科室积极响应:胃肠外科李晓庆和刘伟主任医师、感染科许红梅主任医师、肝胆外科张明满主任医师、免疫科刘大伟总住院医师先后会诊,综合分析、指导患儿进一步诊疗方案;超声科王荞主任、放射科徐晔副主任医师,在反复仔细审阅患儿腹部彩超及CT+增强检查资料,提出患儿很可能存在膈下及肝脏多发脓肿等新生儿期罕见感染。
为明确诊断、精准治疗、挽救患儿生命,该院8大科室医务人员通力协作,于2017年11月30日由肝胆外科张明满主任、戴小科医生、超声科、手麻科等医护人员为患儿顺利完成脓肿穿刺术,吸出0.5ml黄白色脓液。
目前孩子炎症指标已降至正常,奶量逐渐增加,精神反应明显好转。看着孩子一天天好起来,医务人员们紧皱的眉头舒展了,焦急的家长也露出久违的笑容。12月10日孩子顺利出院,家长紧握医务人员的双手连连道谢!
据新生儿中心史源主任介绍,该例疑难重症新生儿感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以顺利明确诊断、有效控制,有赖于该院开展多学科会诊的优势,是该院整体医疗质量、综合服务能力的优势体现。长期以来,全院兄弟科室积极主动为新生儿中心疑难重症患儿提供高质高效多学科会诊,促进学科间交流,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提高新生儿中心疑难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
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
附属儿童医院召开重大创新技术宣传工作会
12月7日上午11点,附属儿童医院召开“重大创新技术”—肝移植专题宣传座谈会。院领导、党办、医务处、护理部、人事处、经改办、肝胆外科及重庆市红十字会等14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办副主任刘芳主持。
会上,刘芳副主任作了参加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大会的情况汇报,分享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北京人民医院开展器官捐献宣传经验,在器官捐献及器官移植宣传工作需要多方力量协作支持,促进公众人群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提高潜在捐献者的发现和转介率;巩固参与或从事捐献工作的人员的信心;严格操作规范、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唐艳护士长代表肝移植团队介绍儿童肝移植11年来的工作情况,自2006年6月16日到2009年8月共完成儿童肝移植42例,2011年7月至今已完成儿童肝移植30例,目前健康存活60人,总存活率为83.3%。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26例,共捐献肝脏26个,肾脏24对,角膜35只。今年获批肝移植资质以来,半年内成功开展8例儿童肝移植,在该院登记等待肝移植手术的患儿已达百例。通过建立科室宣传平台;制作原创《器官捐受旅程》漫画、“新”肝宝贝公益海报、器官捐献宣传海报及视频;开展器官捐献公益活动等宣传工作,促进大众对器官捐献工作的认知。
重庆市红十字会组织宣传外联部调研员、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秦红梅对该院器官捐献工作给予极高的肯定,并表示愿与该院合作,加强器官捐献和宣传工作。
符州副书记总结肝移植技术带动医院多科技术的共同发展,召开宣传专题会是医院对开展重大创新技术宣传报道的新起点,宣传部门要发挥宣传作用,加强对医院各科室、跨多科开展的重大创新技术的宣传报道,向社会各界传播医院的实力和影响力,为提高医院的声誉、美誉而不懈努力。
附属儿童医院党办(宣传)
儿科学院“小蜜蜂”爱心医疗服务获“优秀团队”殊荣
儿科学院“小蜜蜂”爱心医疗服务团队是重庆市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市级”重点团队。日前,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2017年全国大学生“一带一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中荣获“优秀团队”。
“小蜜蜂”爱心医疗服务团队由19名优秀学生组成,2017年7月5日至10日,他们怀着满腔热情来到重庆市长寿区云集镇,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通过义诊、医疗宣讲活动、走访敬老院、儿童主题体检,儿童趣味课堂等方式,给当地人民群众送去了健康、送去了温暖。
“丝路新世界 青春中国梦”2017年全国大学生“一带一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发起,全国共有600多所高校1200多支团队申报,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表现突出的100支优秀团队。儿科学院“小蜜蜂”爱心医疗服务团队能够获得“优秀团队”的殊荣,是对学院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肯定,极大鼓舞了学院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和信心。
儿科学院学生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