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一场特殊的远程会诊正在附属儿童医院进行,画面另一端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昌都市人民医院,双方医护人员正在合力救治12岁的藏族女孩卓娅(化名)。
原来,卓娅现正在昌都市人民医院住院,4天前,卓娅食用“辣条”后出现腹痛,且两条腿上长了很多疹子,腿关节也肿了起来,父母将卓娅送到了医院。
经过附属儿童医院援藏医疗队、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陈军华、副主任李春初步诊断,卓娅可能患上了过敏性紫癜,由于此类疾病属于免疫类疾病,在当地并不多见,为稳妥起见,陈军华主任、李处副主任向附属儿童医院发起了远程会诊的请求。
“患儿的病情肯定不能耽误。”在接到请求后,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免疫科主任唐雪梅教授立即安排了多学科会诊。
上午11点,西藏自治区组织部副部长郭强及昌都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仲春、院长易文强,副院长滕苗,护理部主任刘丽萍一行,来到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参与昌都与重庆对藏族女孩卓娅的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开始,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责任护士扎西与管床医生徐晨霞介绍该患儿的病史。陈军华主任对患儿进行查体。通过视频,双方专家能清楚的了解到患儿现在的病情。
在病情介绍、报告分析等环节后,唐雪梅判断卓娅的确是患上了过敏性紫癜,提出后续治疗要注意该病对其肾脏的损害等。
李秋院长对唐教授的判断表示了肯定,对治疗方案提出建议,并提出要注意治疗后患儿可能产生的远期并发症。李秋提醒,随着患儿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更易有并发症出现的可能。
事实上,这只是附属儿童医院“以院包科”帮扶昌都市人民医院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加大“组团式”医疗援藏力度,附属儿童医院与昌都市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以院包科”的形式,为昌都市人民医院打造儿科,帮助其创建三甲医院。
“以院包科”就是让人才、资源聚焦到重点工作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结合重庆后方医院医疗卫生资源优势,以特色、重点科室的发展作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昌都市人民医院自身‘造血’功能,进一步满足藏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附属儿童医院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儿童急腹症的诊治”“小儿普外科疾病围手术期护理”“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等主题开展了13场次的专题讲座及培训;援藏医疗队还到昌都市第二儿童福利院、第一儿童福利院对小朋友进行义诊活动;援藏医疗队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危重病人抢救、适宜技术讲座、病历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帮扶工作。
与此同时,在今年四月启动对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创三甲的帮扶工作,附属儿童医院第三、四批援藏医疗队通过沟通摸底、梳理条款、制定创三甲帮扶实施计划。特别是在新生儿病区管理、危重患儿管理及儿科病人流管理环节制定较为规范的、且适合当地实情的运行管理制度。又根据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急需的技术支持和病区管理,做了“儿童心肺复苏及电除颤”“六常法管理”专题培训。除此之外,还加强PDCA管理工具运用培训做好质控管理分析,及提高儿科手腕带佩戴合格率及危急值处置合格率。
附属儿童医院的帮扶已取得良好效果,为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创三甲打下坚实的基础。
骨干医生派驻支援,极大提高该院儿科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从2017年1月开始,该院“以院包科”帮扶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截至目前,共派出4批援藏医疗队,1批援藏干部,1批包虫病筛查工作人员,其中涉及12个科室,共计25人次。目前,陈军华任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李春任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从医疗和管理两方面开展援助工作。
帮助科室实现临床工作数字化管理
援藏人员(陈军华、李春)利用业余时间,在信息科的协助下,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用Access开发了“第二工作站”,将医师交班,疑难危重死亡病人的登记等从纸质化实现数字化,在儿科管理中发挥积极管理作用。
帮助昌都人民医院儿科开展新技术
帮扶至今陆续开展了新生儿床旁彩超检查诊断颅内出血及脑水肿检查;开展了新生儿TORCH筛查;开展了CT增强诊断先天性食道闭锁;TD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
提高昌都人民医院儿科医疗管理水平
规范昌都人民医院儿科的医疗管理相关制度,强化严格执行的要求,使当地医生护士真正从中获得提升。
开展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
帮扶至今共抢救重度窒息的病人9例,抢救成功1000g以下早产儿5例,救治重度酸中度患儿10例,同时还成功抢救了1例肾上腺危象的病人,且多学科合作共同抢救一名异物吸入患者。
赴西藏昌都市察雅县牧区开展包虫病筛查工作
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共筛查8500余人次。
捐赠一批医疗设备,增强当地的医疗服务功能。目前为止共捐赠13种设备共计57个,合计金额50万左右。
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