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网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生活方式医学专项技术培训暨第二届音乐治疗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推动音乐治疗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应用,构建生活方式视域下全生命周期的音乐治疗体系。12月23日-24日,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生活方式医学专项技术培训暨第二届音乐治疗学术会议在重医附属第三医院举办。本次会议是重庆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23-03-09-108),由医学人文视域下“VR+”音乐治疗学改革创新团队(重庆医科大学未来医学青年创新团队发展支持计划W0209)承办。参会者是来自北京、大连、青岛、上海、浙江、山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有医务工作者、音乐治疗从业者、高校教师、在校学生、美国kansas University及韩国韩世大学音乐治疗博士生等。

开幕式由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范尧副教授主持。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会长董志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俞丽丽教授致辞。

范尧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董志教授(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

俞丽丽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范尧、俞丽丽、卢望等分别作了题为《音乐治疗的逻辑、价值与内涵》《心理治疗中的音乐、电影与艺术:让无意识归来》《未病先防与音乐干预》《音乐治疗在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来自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分享了音乐治疗在妇幼领域、神经康复领域、乳甲外科、胸外科、风湿免疫科的应用案例。

工作坊1“医疗场景中的音乐治疗技术”讲解在医疗领域如何开展音乐治疗,如何进行多学科合作,音乐治疗的医嘱开单及诊疗流程,音乐治疗技术的医嘱体系(含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等。工作坊2“疼痛音乐治疗”讲解了疼痛的概念(IASP)、分类(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机制(上行传导与下行传导)、评估(数字评分法、目测类比评分法、口述分级评分法、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麦吉尔疼痛调查表格)、以及疼痛音乐治疗适宜技术(音乐冥想、音乐抚触、身体律动等)。我校师生在会议中进行了音乐表演。

音乐治疗,是医学与人文的融合、科学与艺术的交汇。音乐治疗学,是集音乐、医学、心理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交叉综合学科。重庆医科大学《音乐治疗学》开设于2006年,是一门本科生层面的公共选修课;2010年推广至重庆师范大学;2020年,推广至研究生层面;目前,每年的学生受众约1700名。重庆医科大学的音乐治疗立足于教学,结合临床、注重科研,力求推进音乐、心理、医学的融合发展,增强音乐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延续应用。

编辑:蔡雨齐 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