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闻网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王智彪、谢鹏两位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发布时间:2020-06-01点击量:[]


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名单揭晓,重庆市有4名专家上榜。其中,我校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超声医疗国家工程中心主任王智彪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鹏教授获此殊荣





全国创新争先奖经中央批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大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该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


据介绍,此次表彰授予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创新团队等10个团队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授予丁健等28名科技工作者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授予丁奎岭等258名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获奖者简介






王智彪,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超声医疗国家工程中心主任。


在世界上首次将HIFU技术应用于临床

  王智彪教授从1988年开始从事超声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他坚持走原始创新之路,带领团队潜心于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技术的生物医学工程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初步建立了超声治疗学基础理论体系,先后完成五代聚焦超声治疗实验设备的自主研制,在世界上首次将HIFU技术应用于临床。已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8年“何梁何利奖”等国家级奖励。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了40余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


王智彪团队成功研制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聚焦超声治疗系列设备,已出口德国、英国、意大利等27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2300余家大型医院推广应用,累计治疗肿瘤及非肿瘤患者200余万例。全世界首例聚焦超声无创保肢治疗骨肿瘤、保子宫治疗子宫肌瘤等在重庆诞生至今,患者生存都达到了18年以上。


今年3月,由王智彪担任主任的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至此,重庆医科大学在超声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正式迈入“国家队”。王智彪将带领团队围绕生物医药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及生物医学领域重大发展需求,以超声治疗为主线,与大数据智能化相结合,从强声学与声学效应、多模态影像监控与智能精准治疗、超声治疗临床研究与大数据3个研究方向,进一步开展高能声学和聚焦超声外科两大科学研究。






谢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


谢鹏教授是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长期致力于神经疾病合并情感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年来 在抑郁症和脑血病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其中,在抑郁症研究方面,他在全球首次将抑郁表型从人传递到无菌动物,证实了肠道微生物紊乱是致抑郁的新病因,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紊乱致抑郁症的潜在机制;提出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的新理念,相关成果已被收入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医学指南。

破解快速识别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重大难题
在脑血病研究方面,他在全球首次提出并命名多种识别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头颅CT新征象,用于早期预测患者血肿扩大,改变了国际上CT血管造影判定血肿扩大的传统方式,被多个国家的同行验证和广泛应用,破解了快速识别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重大难题。

血肿扩大是脑出血最重要的死因,早期预测血肿扩大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通过研究血肿内不同密度共存现象,谢鹏提出并命名了CT平扫新征象Blend Sign,用于早期预测患者血肿扩大。2017年,他又提出国际上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临床脑血管疾病新征象——岛征。运用该系列征象预测脑出血,将极大提升脑出血患者的救治能力。

2018年,谢鹏被评选为“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发布 华龙网

编辑:涂念  蔡雨齐

排版: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