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打赢疫情歼灭战】疫情之下,我们与生命竞速

日期:2022年11月22日 10:36    来源:附属儿童医院

当前,全市疫情形势异常严峻、十分复杂,防控工作处于最吃劲、最紧要、最关键的时期。为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党委11月7日发出倡议书,号召各党(总)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疫情歼灭战。医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患儿日常的救治工作。全院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号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数千名医务人员从家里返回医院驻守,全力以赴守护儿童健康。

“红码”男童剧烈腹痛

未等核酸结果成功救治肠套叠患儿

“3岁男童面色苍白,反复阵发性腹痛、呕吐,请外科急会诊!”11月9日凌晨1点,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日间外科主治医师王语接到发热门诊医生紧急来电。

王语立马穿戴好防护服从值班室冲向发热门诊,经过查体,王医生发现孩子精神较差,生命体征尚平稳,右上腹部有“香肠样”的包块,院外做了B超检查,怀疑套肠叠。“医生,我家住在新冠疫情高风险地区,我家孩子健康码为红码,在社区做的核酸结果还没出来,孩子病情重,请一定救救孩子啊。”男童父亲在一旁焦急万分。“抢救生命第一,我们会尽全力救治,请放心!目前有非手术条件,临床诊断为肠套叠,我们争取以空气灌肠的方式治疗该病。”王语医生一边安慰家长,一边紧急联系医院感染管理科、放射科、保卫处、隔离病房,开启绿色抢救通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王医生为小孩注射了解痉剂,并做好相关准备,紧急为男童做了空气灌肠治疗,顺利将套叠肠管恢复至正常位置,男童腹痛立即得到缓解,也不再呕吐了。对此,男童父亲感激不已,“医生看孩子病情紧急,先采取治疗再进行环境消杀,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生命至上。”

“肠套叠患儿若不及时治疗将出现肠穿孔、肠道坏死,引起腹部感染危及患儿生命。疫情特殊时期,我们肯定会以及时救治患儿生命为前提,急诊绿色通道依旧通畅。”医护人员纷纷表示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

11月12日凌晨1点50分,院前急救护士刘涛接到沙坪坝区某医院医生电话,一名3岁女童因发热、咳嗽5天住院,出现抽搐惊厥,上了无创呼吸机,病情危重紧急,需转院急救。

检查_副本.jpg

医生给患儿检查

刘涛立即联系重症医学科冉云霓主治医师评估病情,冉医生跟对方医生沟通病情后,告知家长患儿病情危重,转运风险高,随时可能气管插管急救。征求家长同意后,冉云霓、刘涛紧急带上急救装备,星夜兼程赶去陈家桥医院转运患儿。冉医生到达现场后,考虑患儿有发热、惊厥,呼吸困难明显,又出现了意识改变,病情还在加重,立即予以清理气道,面罩高流量吸氧,同时准备好气管插管和止惊等抢救药品,争分夺秒转回渝中院区ICU病房进行救治。

纤维支气管镜_副本.jpg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成军带领团队紧急为患儿会诊,给患儿做了纤维支气管镜、腰穿等检查,并上了有创呼吸机,患儿被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目前患儿病情暂时稳定。

查房_副本.jpg

查房

刘成军主任说,患儿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突发情况。疫情严峻时期,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都是24小时待命,为了保障患儿生命安全和健康,坚守在医院,早已开启“白加黑”模式。以往ICU一个班次是12小时,但目前因为任务繁重,医护人员常常要连续战斗近20小时,才能休息。累一点并不可怕,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能看到这里的孩子陆续转到普通病房,我们再累也是值得的。

冲锋在前的尖刀兵

危重患儿救治、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应急排班支援……疫情期间,比以往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急诊大厅,医务人员忙碌的步伐显得更加急促……

2022年11月13日晚20:30,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急诊抢救室接诊到来自疫情高风险封控区一名13岁男孩洛洛(化名),家属父母急迫地说:“我家孩子突然出现左手麻木,抬不起来已经1个多小时了,这样的状况让人太担心了。”接诊患儿后,急诊科立即启动隔离抢救室。经急诊科蒲开彬主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患儿同时伴有头痛,呕吐,流口水等症状,查体发现口角歪斜,左上肢瘫痪(肌力0级)。

蒲开彬医生高度怀疑患儿是来自颅内的病变,需紧急做头颅CT检查明确脑部的情况。急诊护士立即电话通知CT室准备、保卫处协助,并准备好转运推车和转运箱。短短几分钟,患儿在医护人员护送下做完CT检查返回抢救室,“CT报告显示患儿为颅内出血,已形成血肿,病情危急,但请你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救治。”蒲医生安抚家长道,并立即将患儿闭环转运至神经外科隔离过渡病房。

疾病来得太突然,洛洛父母都难以接受,也难掩心中的彷徨、无助和恐惧。洛洛妈妈在病危告知书上签字时,手不停颤抖,泪流满面。蒲医生见状连忙安慰道:“你们来得很及时,请相信神经外科的医生,他们对颅内出血患儿救治非常有经验”。

颅内出血.jpg

洛洛在神经外科病房经过进一步检查后,邹彬主治医生发现患儿右侧额、颞叶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仔细询问病史之后,认为洛洛脑血管畸形破裂导致的出血可能性极大,出血位置在右侧中央区,因此洛洛出现了左上肢瘫痪以及面瘫,邹医生立即对患儿进行了吸氧、心电监护、止血、营养神经、降颅压、预防癫痫发作等治疗,及时让患儿病情得以缓解。“幸亏医生发现得早、救治及时,让儿子颅内出血得到及时控制。”洛洛父母感谢道。在控制出血以及高颅压的同时,神经外科尽快联系了放射科完善脑血管CT造影检查,寻找出血的原因。

邹彬介绍,前期对颅内出血的及时发现为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治疗计划的制订以及手术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完善了脑血管的检查之后,初步制定治疗计划是做DSA介入栓塞+血肿清除或直接切除畸形血管。

亲切的安慰,是对生命至上、患者安全的生动诠释;有条不紊的安排,是医护团队默契配合高效救治的印证;精准诊断抢抓时机,是医护人员白衣面罩下不变的初心。纵有疾风起,轻言不放弃。医护工作者一定是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的尖刀兵!

急诊_副本.jpg

急诊科医生诊治患儿

院前急救“疫”往无前

据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院前急救护士长谭继红介绍,院前急救最近每天要接20多个急救转运电话,多次进入疫情封控隔离区进行转运,最多时一天转运24个患儿,凌晨出诊5次,来回跑了1085公里。疫情期间,转运的年龄最小患儿是彭水县的29周3天的超早早产儿,最大的12岁。出省最远的地方是湖北恩施,市内最远的地方是彭水县。为了保障疫情期间,让急危重症患儿得到及时转运救治,院前急救13名护理人员全员到岗待命,有5个队员在得知小区封控前拉着行李箱赶到医院,以院为家。

院前急救1.jpg

队员们基本上没有按时吃过饭,只为不耽误一分一秒,及时将患儿们安全送达医院进行抢救。转运工作需要长时间穿戴全套防护器具,让队员们的皮肤压痕累累,由于任务的紧急性和随时性,时常在凌晨出去执行任务,队员们通宵忙转运是常态。他们回到医院后,还得进行终末消毒和通风换气,脱下防护服常是满头大汗。但是这些在队员们眼里都不值得一提。“即使再危险再艰难,我们咬咬牙就过了,儿童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就是冲锋队,一往无前冲就对了。”

院前急救3.jpg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联系电话:023-68480081

投稿信箱:xuanchuanbu@cq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