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闻网首页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儿科专家齐聚2020第五届两江国际儿科论坛,探讨后疫情时代医学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2020-10-13来源:附属儿童医院点击量:[]

9月24日,由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医学会主办,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药学杂志社共同承办的“2020第五届两江国际儿科论坛”在重庆开幕。

1.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涛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王天有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陆军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吴玉章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出席会议,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张维斌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16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英国、美国的数名儿科专家以视频的方式参与论坛讲课。

2.jpg

3.jpg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致欢迎辞,她代表医院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及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表示,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也改变了病人就医习惯。后疫情时代医院如何运营,如何进行学科建设,成为当前急需思考的课题。因此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医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医学研究。这些最新探讨,必将影响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引领未来研究方向。

4.jpg

重庆市医学会秘书长周红谈到,“两江国际儿科论坛”是全国儿科医学领域的一次盛会,是深入探讨目前儿科医学热点,共商儿科医学发展的良好机会,她代表重庆市医学会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随着国家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和医改的全面落实,需不断提高儿科业务水平保障儿童健康。“两江国际儿科论坛”是由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创建、重庆市医学会共同主办的一个定期、开放性的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平台,是中国儿科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论坛之一,以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主旨,共同推动国内国际科技交流,不断提高儿童临床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全面推动儿科医学发展。希望通过学术交流,研究探索出儿科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为实现儿科事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王天有_副本.jpg

中华医学会儿科会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王天有讲话,他代表中华医学会儿科会分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对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取得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一流本科建设单位表示衷心祝贺。世界环境在变化,研究也随之变化,本次论坛将通过探讨“后疫情时代医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在危机中遇新机,在机遇中求发展,共同推进儿科研究和医学向前发展。儿科强,儿童强,中国强。希望儿科人共同努力,创造中国强。

5.jpg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周林讲话,他欢迎全国专家到重庆贡献智慧和才智,感谢专家们对重庆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和帮助。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高度重视,重点关注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希望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加强儿童遗传病尤其罕见遗传病研究,创新技术把治疗、手术前移,加强儿科医学生教育,要以3个国家基地为契机,制定好十四五发展目标,促进儿科医教研全面发展。同时,还需全国及国外专家共同把脉,助推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好发展。

6.jpg

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军讲话,创新正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市科技局一直重视生命科学研究,将持续关注和支持儿童医学的研发创新发展,支持建设好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希望参会各位专家学者以宽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沟通交流,碰撞思想,为儿科医学科技的发展,谏真言,献良策,努力为中国儿童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张讲话_副本.jpg

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张维斌总结讲话,他表示,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将以3个国家平台的建设为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持续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加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升科研转化率,推动新技术发展,培育出更多的儿科新人,为将充一附属儿童医院建设成西部儿童医学中心而努力奋斗。

7.jpg

后疫情时代医学研究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征程,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团结一心,凝聚共识,为促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为全国儿科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两江国际儿科论坛”自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5届,已经成为国内儿科有影响力的品牌论坛。共有数10位国内外院士参加论坛,每年参会人数在1600人左右。本次论坛设有一个主旨论坛及10个分论坛,大会围绕“后疫情时代医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展开深入热烈的讨论,交流后疫情时代下儿科领域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分享儿科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手段,提高对儿科临床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认识,并为今后疫情常态化下的儿科临床发展指明研究方向。

( 编辑:黄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