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闻网首页 > 重医人物(留存) > 正文

重医人物(留存)

重医新青年 | 真人版“学神”!专业前2%、六级615、4篇论文、2篇抗疫科普、保研同济......

发布时间:2020-06-10点击量:[]



宋泽星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5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2020届毕业生

已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他的荣誉

· 2017年11月,获重庆医科大学第四届“构想杯”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

· 2018年3月,获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届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

· 2018年5月,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

· 2019年9月,被评为2018-2019学年度“校级三好学生”

· 2019年11月,获“2018-2019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 2020年5月,获评重医学子年度人物



自2015年进入重医,五年学习生活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2门医学专业课程(基础+临床)90分以上,专业课排名年级前2%,在多次比赛中拿奖,发表4篇学术论文(影响因子总分13.8,2019年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这些并非2015级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宋泽星故事的全部。


从初入学时的迷茫到渐渐找努力的方向,一路以来,他用实力与毅力不断勇攀高峰、超越自我。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他求学过程中的苦与乐。





潜精研思,科研创新成果丰硕




“医路漫漫,勤为径,苦作舟”。大学生涯中,宋泽星对每一门课程都抱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在他眼中,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有人在学基础医学的时候觉得这对临床应用没有大用,但是后来学习临床的时候发现,没有基础医学知识是不能够连贯、有逻辑地理解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的。



善于思考,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宋泽星一直以来的习惯。上分子生物学课程时,老师偶然提到长链非编码RNA是当下学术界研究的大热点。在课后自主检索了相关的文献之后,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一些灵感,于是主动出击,积极同身边对创新实验有兴趣的同学组成了小组,对相关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学习钻研。


刚刚接触科研,宋泽星说自己的状态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感觉未知的一切都是机遇,也是挑战,充满趣味。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讨论以及打磨,他们小组确立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并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创新实验设计大赛。小组的实验设计成果《长链非编码RNA PTENP1在膀胱癌中通过调控PTEN表达发挥抑癌功能的机制研究》在重庆医科大学第四届“构想杯”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届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问及他作为一名本科生是如何开展科研道路时,宋泽星说:“首先,当你选择去做一个科研项目时,不要抱有很强的目的性,不要单纯为了争得一个奖项,而是要将其看做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当然,这建立在已经有比较好的知识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在哪一个方面找到创新的突破口。其次就是要坚持学英语,较高的英语水平有利于文献阅读和理解。最后,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组建一个目标明确、分工合理、高效率的团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他看来,科研道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五年求学过程中,宋泽星一直坚持阅读文献,收集相关资料,也时常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慢慢把问题想通想透,总结经验。这种多闻阙疑、严谨求实的态度既塑造了他科研创新的独到思维,也让他在学术研究上不断开花结果。


本科期间,宋泽星先后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影响因子总分13.8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重庆医学》发表学术论文《长链非编码RNA PTENP1在泌尿系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皮肤病领域排名第二的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影响因子7.1)发表论文《Skin damage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managing coronavirus disease-2019》,被该期刊主编引用并撰写评述;以第二作者身份在《局解手术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腋动脉变异1例》;  以第二作者身份在《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影响因子6.7)发表《Emergency Management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rmatology Department》。





步履不停,苦练英语实现自我蜕变




宋泽星从小就树立了当一名医生的志向,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他坚定地在志愿表上填满了医学专业。他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誓言时常在他脑海里回荡,也是他学习中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宋泽星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比如坚持学习英语,他认为,外语是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必备的技能,是钻研学术的基本工具。没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无论是了解医学最新资讯,参加国际会议还是阅读文献和原版医学书都会寸步难行。通过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他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并在六级考试中取得615的高分。


对他而言,提升医学专业素养,是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当付出的努力,而学好英语则是为了更好地奔赴远方的原野。他也通过积极参加竞赛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2018年、2019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



关于词汇量,宋泽星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机制”。在他看来,学习单词,不能仅仅拘泥于背诵词汇书,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生难词,查询英文释义并造句、搜集整理,有针对性地制作成专属于自己的“词汇书”。对于听力,他选择“精听”而不是“泛听”,他认为只有在听力练习中勤加思考,才能获得可观的进步。


很多人说他“成绩优异”,宋泽星认为,学习优异并不仅是那几个漂亮的数字,只有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全面掌握知识、完善自己的各项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人,为了不局限于自己身边的“一亩三分地,走出舒适圈,去挑战更广大的世界,他申请了出国交换学习。



2018年7月至8月宋泽星申请前往荷兰Utrecht University,与来自英、法、美、日、韩、俄的多国学生一同学习全英文社会人文学课程,开始另一段特殊的求学生活,并顺利取得结业证书。“国外求学的日子意义非凡,不仅结识了世界各国的朋友,领略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对于人文关怀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说,希望自己能够不局限于书本,而这些经历也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学以致用,积极参加防疫科普




疫情期间,宋泽星在居家学习期间,依旧步履不停。作为一名医学生,他意识到大众防疫知识存在盲区,他结合疫情并整合相关医学知识,撰写了防疫科普文章,以朴素易懂的文字讲解专业深刻的医学知识,引导大众科学防控。


他参与撰写的两篇科普文章先后被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采纳,并发布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切断接触传播,“手”护健康》一文向大众宣传了清洁消毒双手对于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重要性,并且针对一般人群、老年人群、皮肤黏膜破损人群等提出了不同的清洁方法,解决了大众在清洁消毒双手方面的困惑。

考虑到在疫情之下,人们内心的焦虑和恐慌,宋泽星又参与撰写了文章《认识发热的“疹”相》,介绍了一些常见发热伴皮疹的皮肤病,帮助公众缓解内心的焦虑。


他用自身所学回馈社会,体现了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为疫情防控贡献了青春力量。





保研干货


宋泽星:“保研最重要的两大基础就是绩点和英语,这两个都得依靠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另外就是要提前了解保研的流程、要求,才能针对性地做好准备,比如结构化面试技巧、中英文自我介绍,这都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同时,保研过程也是一场信息战,想要在自己能力匹配范围内选择最好的学校和专业,需要时时关注院校信息、夏令营信息或者咨询以往有成功经验的学长学姐、看各大网络平台的经验贴。”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被上帝眷顾,那些看似“一路开挂”的人,都有自己背后的辛勤努力和默默付出,宋泽星就是这样的人。求学这条道路上,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满怀热忱而来,坚定信念以往,他即将起航下一段医学之旅,一如既往,在为梦奔跑的路上。


资料:宽仁师生公众号  CSDCMA资讯平台

撰稿:王慧敏  诸梦琴

编辑:涂念

排版:廖珂

供图:宋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