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闻网首页 > 重医春秋(留存) > 正文

重医春秋(留存)

来自远方的一封信——纪念重医子弟小学创建六十周年

发布时间:2018-05-11点击量:[]

编者按】

  重庆医科大学校史记载,1955年,中央决定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组建重庆医学院,在创建初期的1955年4月-1960年7月,上海第一医学院共计调派402人参加重庆医学院建设。其中教师、医师260人,教辅医技60人,护理52人,党政后勤30人。这批怀抱着巨大爱国情怀和奉献热忱的先辈们,是重庆医科大学历史上的开拓者、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史上永不熄灭的璀璨明星。作为创业先驱的第一代重医人如今大多已离开我们。但他们为重庆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建设所洒下的每一滴心血、汗水和默默奉献的青春,都将在这片土地上勃勃生长,长远留存。
  他们赴渝之时大多还很年轻,其中很多人的子女在重庆出生或接受中小学教育,他们在伴随重庆医科大学建设创建的重医子弟小学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重庆的坡巷砖瓦、梯坎石墙、山水云霞,深深镌刻在他们的记忆里,终身难忘。日月如梭,韶华似水。如今这些伴随着重庆医科大学成长的第一代重医人的子女大多也已年近古稀。
  生命中那些无以名状却萦绕不去的吉光片羽,流逝的故事,经过记忆的沉淀,终于在光影间美化和再现,成为最好的纪念。每一位重医人所怀抱的对建设者和奉献者们的感恩之情,和这些儿女们一样,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化和褪色。不忘初心,饮流怀源,这些铭记历史,问祖寻根的感情,也将沉淀为重医精神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


不知怎么会偶然想起,今年是重医子弟小学建校六十周年。19589月,在重庆医学院建校初具规模、万事待兴之际,重医子弟小学校在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大环境下横空出世。最初的校舍是在重庆医学院家属区的一栋老房子里,二十五岁的孙黛珍老师,书香满腹、芳华正好,带领着二十多个七、八岁的孩子开始了重医子弟小学的创业史。
   在这里就读的,大多是上海第一医学院赴重庆创建重庆医学院的开拓者的子女,我和许多重医教职工们的孩子都从这里走出。随着重庆医学院的发展,子弟小学也渐渐地成长起来,在风雨中坎坷前行,几经波折、数度搬迁,1962年最终落户在石油路重医原护士学校的一栋三层红色楼房中。初建时期的子弟校,资金短缺、校舍简陋、师资匮乏、教学设施不全,既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子弟校还独创性地开设了英语课程,学校的综合教学质量一直名列辖区内小学前茅,为曾经的过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难以忘怀。校长孙黛珍老师也多次被评选为重庆医科大学的先进工作者和沙坪坝区人民代表。

此照由重医李建平在房屋拆除时拍摄,颜渝珍藏供稿


   2010
6月,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资源整合中,走过了五十二年的重医子弟小学,终于燃尽了她在重庆医科大学发展史上最后一丝光辉,走向了时代给予的归宿。从此,这段历史被尘封在记忆之中。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几年前重返母校时,我已年逾花甲,在一缕初冬罕见的斜阳光晕之下,呈现在眼前的是染尽了秋色的满园梧桐落叶,年久失修的校舍如同斑驳古老的寺庙,阴暗的走廊寂静得出奇、推开沉重的教室门,尘土和岁月将杂物层层覆盖,透过棉絮般千窗万孔的蛛网,灰蒙蒙的墙角上还隐约残留着当年刻画的残迹。不禁有感,红墙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朱旦摄影于20183

纵已年深岁久,但少年时代的记忆,却总是那样清晰,朗朗的晨读声、上下课的铃声、老师的训斥声……仿佛还在耳际缭绕。还记得,最令人心悸的是语文课老王老师的严厉(缅怀王泽莲老师),她嘴上念着课文,犀利的目光却从老花镜外射出,吓得我赶快停止了小动作。最喜欢的是听孙老师讲英语课,她是一位明眸善睐、风华绝代的女子,那温文尔雅、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及充满责任心的教师精神,深深激起同学们永难忘却的敬慕之情。最期盼的是下课铃声,只要一响,就会迫不及待冲出教室,在操场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戏——弹弹珠、打弹弓、滚铁环、挤墙角、捉迷藏、斗脚鸡、拍纸块、打乒乓、欺负小同学、做老师的恶作剧……零零总总,不一而足,伴随回忆,愈发明晰。
   回首当年,重医子弟小学为重庆医科大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决了重庆医学院初创和发展期间,创业先驱及后来大量教职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在这所简陋的子弟小学里,蹦出走一群群英姿勃发的男女少年,如今皆为栋梁之才,在不同领域建功立业,在各个行业出类拔萃,犹如珍珠播撒五湖四海,遍及天涯海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但无论天南地北、沧海桑田,他们走到何方,根都深埋在这方土壤中,启蒙于这红墙内。

1964年写在毕业照背面的注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此扎根山城,将自己最美好、最珍贵的青春年华奉献于重庆医科大学这片热土,在学校建设、发展、辉煌、腾飞的历史画卷中书写下异彩纷呈的篇章。

居里夫人说:不管一个人取得什么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记住老师为你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翁淳光摄于20169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纵然,我们的启蒙学校已成为记忆,但为表达心存已久的感恩之情,拟建议将今年5月作为怀念母校六十周年的摇篮纪念月,希望曾就读子弟小学的同学们能以写写回忆录、晒晒老照片,忆忆老同学、叙叙师生情的形式,为自己的小学校过一次生日(也许是唯一的一次)。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兄弟姐妹们,不管曾有过多少辉煌成就,都同来穿越一次时光隧道,体验一次返老还童,重温一次那段无忧无虑、童趣无限、色彩斑斓的少年梦幻时代。
    借此机会,我们深切地怀念和感谢所有重医子弟小学的老师们、员工们,无论沧海桑田,天涯海角,天大成就,师恩永远铭记心中!

    作者简介:吴志东系原上海第一医学院赴渝创建重庆医学院的骨科教授吴祖尧之子。曾任 中国(兵器)北方工业厦门公司原副总经理,中国项目管理研究会(PMRC)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