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闻网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160人在武汉的30天,治愈67名患者,创下5个“第一”

发布时间:2020-03-17点击量:[]

2月13日,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赴武汉抗疫。医疗队由重医附一院医护人员构成,共有队员163名(其中医务人员160名)。其中正高5名,副高12名;重症、呼吸、感染等专业医生共14名;8名护士长,重症和呼吸专业护士31名。


医疗队达到武汉后,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第十、十一重症病区。


30天里,他们收治了83名患者,其中重症及危重症病人比例占70%左右,治愈67人,年龄最大的91岁。


重医附一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在手术室


“武汉,我的江城。我爱你,有所求——我要你在自此以后的岁月里,平安,欢喜。”

3月13日,一位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王越写给武汉的一封“情书”,刷爆网络。

这天,是医疗队进驻武汉市第一医院“满月”的时间。王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自己和队友们在武汉战斗的一个月。

  30天,163名队员用收治83名患者、已治愈67人(其中年龄最大者91岁)的成果,交出一份“满月”答卷。


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团队正在给患者做手术




首批进入病区的先锋,有38名党员    


2月13日深夜,一支163人、身着蓝色冲锋衣的队伍急行抵达武汉市硚口区。

  这支由国家卫健委要求组建的医疗队,由重医附一院医护人员构成,将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第十、十一重症病区。

  让医疗队领队、重医附一院副院长肖明朝没想到的是,由于救治任务重,2月14日,国家卫健委便要求医疗队进驻医院工作。“太紧急了!”肖明朝说,医疗队原本计划先培训考核后再上岗。

     “我是党员,我先上!”紧急时刻,81名党员纷纷请战。这是一支有觉悟、有担当、能打硬仗的队伍!


  当天中午,在驻地,医疗队火速成立临时党总支,81名党员再次庄严宣誓!


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生走在积起冰渣的路面抵达医院外,准备进入病区。


临时党总支挑选了46名医生、护士(其中党员38名)预备首批进入病区。


  14日晚,由10名医生、15名护士组成的“先锋队”,率先进入病区。


  不一会儿,守在医院门口的肖明朝收到护士长王希罕的求援电话:“病人多,需增援。”随后的21名勇士,也立即进入病区。


  询问病史、体征监测、登记采样、安抚病人……面对零热身的环境和陌生的操作系统,隔离区内外、以党员为骨干的医护人员紧密配合,3个小时内便收治70名患者,所有病床全满。


在抗疫前线,许多关键时刻,医疗队的党员同志都体现了模范带头作用。“请把我的面屏取下来,影响我操作。”肖明朝回忆,党员医生王小文和吴彬在负责进行ECMO(体外膜肺)操作时,在看不清缝合的情况下,不顾高度的感染风险,毅然要求取下防护面屏,以免干扰操作。“情况紧急,只想着病人,顾不上那么多了。”面对事后同事担心的询问,他们这样回答。


  “17年前的非典,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孩。如今我已经卸去了孩子气,背负着责任也来保护国家。”众多把青春热血洒在抗疫战场上的“80后”“90后”,纷纷写下入党申请书。




在10支医疗队中创下5个“第一”    


在重病区建立临时ICU救治危重患者、实施ECMO(体外膜肺)、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国家医疗队、采用中药煎剂治疗新冠肺炎、针对患者开展肺康复训练……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一共有来自全国的10支医疗队,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共创下这5个“第一”。


  全力抢救患者生命,尽最大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这是医疗队来武汉的最大目的。因此,医疗队派出强大的阵容:其中正高职称5名,副高职称12名;重症、呼吸、感染等专业医生共14名;8名护士长,重症和呼吸专业护士31名。


医疗队副领队、重症病区主任周发春是全国著名的重症医学专家,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医疗队总护士长米洁,有20年重症护理经验。


医疗队专家在重症病区讨论救治方案


“随时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关口前移,敢于亮剑。”周发春介绍,医疗队收治的83名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症病人比例占70%左右;60岁以上共47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它基础疾病的有52人,是医院里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最高的一支医疗队。


  2月21日,十病区81岁的吴婆婆病情变化,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十分危急!只有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才能“向死神抢时间”。


  然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已经没有病床了!“马上建立临时ICU,准备插管救治……”关键时刻,周发春一声令下。


  当天下午,在肖明朝指挥协调下,两台有创呼吸机迅速到位,米洁落实相关必须物品、抽调具备资深ICU工作经验的医护队员到场,不到20分钟,就完成临时ICU正式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王璞、徐昉、蔡佳等医生、护士为两例危重症患者顺利实施了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周发春感慨道,建立在病区的临时ICU不是负压病房,插管时患者气道会直接开放,是感染风险最高的时候,但大家都没有退缩。


  连接呼吸机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很快升至98%,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病情得以缓解,抢救成功了!


医疗队查房


病区里收治了一名71岁女性患者,由于病情迅速恶化,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医护人员先后采取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等抢救,但患者肺氧合状况依然没有改善。


  “给予ECMO抢救性治疗,才能为患者抢得一线生机。”周发春介绍,但该项技术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尚未开展,于是,由周发春指挥,吴彬、王小文、曾彦超等麻醉、外科、体外循环灌注师迅速集结,完成了医院首例体外膜肺操作。目前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我们是带着使命来的,武汉人民以性命相托,我们必然全力以赴。”周发春说,医疗队先后组织了4次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针对重症及危重病人进行专人专护、一人一策,闯过一道道难关,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在科学救治、精准施策上苦下功夫。




为有压疮的老人成立12人伤口管理小组    


“护士老师,你们辛苦啦!‘三八’节快乐!你们是最可敬的人!”3月8日,出院的祁大爷用三张餐巾纸写下了最朴实的致谢,临走前塞给护士罗梦玲。


  祁大爷基础疾病多,病情重。量体温、打针输液、心理疏导等,20多天的精心护理,祁大爷早已将罗梦玲视为亲人。


  “你就像我的女儿!”“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是医疗队听得最多的感谢话语。


     “护理组一共120名护士。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时,1个小时内有400多名护士报名。”米洁不无感动地回忆。


医疗队照护危重患者


  病房里有一名80多岁的老爷爷,他是一名孤寡老人,由于缺乏照护,他的臀部、肘关节等处都有压疮。


由米洁牵头,成立了包括国际伤口造口师陈倩竹在内的12人,组成伤口管理小组,对这名老人实施个性化护理。


“12名护士都是各个科室的压疮管理员,很专业。”米洁介绍,大家每两个小时为老人全面翻一次身;把尿不湿剪开铺在病床上方便老人大小便;老人嘴唇很干的时候,用注射器打水到嘴里面……在护士们的精心照料下,老人逐渐恢复。病友们都夸奖:“你们比儿女都做得周到。”


  在重症监护室,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米洁说,重症监护室的工作量大,风险高,但护士们从不推诿、勇敢地进去工作,老奶奶虽然不能说话,但她用手紧紧地抓住我们的手,表示感谢。




心理干预和中医治疗也是两大特色    


牵头武汉市第一医院及10支国家医疗队,组建“圆梦心理睡眠联合干预工作组”,在武汉市成立首家“阳光医院”,心理干预也是医疗队工作的特色之一。


  2月14日晚,医疗队接到病人的当晚,随队的心理医生李静教授就接到病区医生的电话,说有的病人不肯睡觉、不配合治疗。


  “一些病人害怕、焦虑或恐慌,甚至不吃不喝。”李静介绍,除了对病人的身体进行治疗,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这是此次抗疫不一样的地方。


  “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不配合抽血、吸氧,大约2月20日,他的病情开始加重。”李静说,当时队里针对这名患者开了几次讨论会,要么插管,要么用一种特效药。但李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名患者睡眠不好、焦虑抑郁,心理方面的原因占了很大因素,可采取保守治疗。


  此后,李静每天都与这名患者通过电话、微信等联系,并不时进病区探望他。“我老婆也生病了,我不想活了。”“您爱人怎么样?”“她很乐观,状态比我好。”“是呀!那个小病毒最怕乐观,最喜欢悲观。”在类似这样的开导和医生精心治疗下,病人状况越来越好。


  “这是团队呼吸、重症、感染、心理等多学科联合挽救危重患者的一个成功典范。”李静认为。


  目前,李静已开发出一套心理评估系统,医疗队联合武汉市第一医院和其它国家医疗队成立了心理干预小组,对病区实行三级查房和组长制,已完成2000余人的睡眠心理测评和统计分析工作,以及上百例一对一的心理治疗和35例心理危机干预。


医疗队讨论救治方案


团队还有周国庆、严谨两名中医医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周国庆介绍,自己和严谨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调整中医治疗方案,比如针对食欲不好的老人健脾胃,内环境不好的患者进行整体调理,达到提高患者免疫力、刺激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目的。


  “目前病区年龄最大的出院患者为91岁。”周国庆说,从目前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加入中医治疗后,部分老年及重症患者没有从重症转成危重症,还康复出院了。


     “武汉有难君来援,白衣执甲血浓于水。”中南民族大学教师熊岳炜在回复王越给武汉的“情书”的信中这样感谢道。他认为,这句话说出了武汉人民的心声。



来源:附一院 重庆日报

供图:重医附一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

编辑:涂念

排版: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