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博:教书育人勤耕耘,爱岗敬业勇担当

日期:2020年10月23日 17:28    来源: 基础医学院

 李英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人体机能实验室主任,高等学校智能医学教产学研联盟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和自闭症的研究,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学。

 

积极开展实验室建设,主持建立机能学智能化、集成化、信息化实验室

2016年,李英博老师担任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人体机能实验室主任。当时,实验室设备因使用多年变得陈旧,且技术手段落后,缺乏网络互联、集成管理和同步演示,他深深的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经过反复地考察调研、前期论证以及大力的争取,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于2019年通过引进网络化、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同步演示教学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建成了一个信息化开放式机能实验教学平台,打造了5间现代化机能实验室,实现了机能学实验室设备更新换代和全面开放。

 

学生在全新的实验室上课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进行课程建设倾力打造AR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近几年,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逐渐在高校兴起,将平时很难开展的高难度、高危险度、高消耗实验,以虚拟仿真的形式带给了广大高校学子。2017年,接触到这一新兴的实验种类后,李英博老师带领团队的老师们,展开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力争找到适合本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发展方向。2018年,团队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虚拟仿真实验设计网络大赛一等奖及全国高等学校创新机能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李英博带领团队和软件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他多次前往外地制作单位,和技术人员广泛交流、凝练思路,开展可行性、创新性讨论。历时一年,他为同学们打造了适合器官系统教学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

2019年,通过校企合作,李英博团队研发的“基于AR技术的缺血性脑损伤电生理虚拟仿真项目”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作品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虚拟仿真金课”。该项目为虚拟仿真类实验项目首批国家级“金课”。同时,该项目被评为2019年重庆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进入国家级项目评审,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

高等学校医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作品大赛一等奖(左二为李英博)

 

扎根教学工作,培养创新人才,努力成为“骨干教师”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一直秉承着上医精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迁教师黄仲荪教授在在神经生理基础研究,特别是在针刺麻醉、镇痛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为学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孜孜不倦的科研求索精神,深深的影响了李英博。在老一辈教授的鞭策和指导下,在同事的支持下,李英博努力夯实教学基本功,不断锤炼自身的教学水平。经过努力,他先后获得重庆医科大学讲课比赛和英文讲课比赛两项二等奖,指导30多名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等科研竞赛,获市级项目一项,校级重点项目一项,院系级项目2项,优秀奖1项,培养了学生们的科研创新思维。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学校创新课堂教学,指导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参加“全国基础医学大学生实验技能邀请赛”,获得全国一等奖。

创新课堂教学观摩课


立德树人,春风化雨,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习总书记提到:“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教学工作中,李英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019年,他带领教研室老师成立课程思政工作小组,致力于实验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从实验教学和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挖掘丰富多样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实验操作培训、学生切身体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带入感强的《人体机能学》课程思政体系,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格局。

在日常工作中,李英博提倡尊重、善待动物,利用世界实验动物纪念日开展关爱实验动物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关爱患者,医者仁心”的精神。与此同时,他利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我身边的大师”等多个思政专题栏目,疫情期间大力宣传科学抗击疫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精神,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4月24日实验动物纪念日主题活动

2020年1月,李英博在全国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同年10月,在我校2020年课程思政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获得最佳教案设计奖和二等奖。他注重课程思政的课堂内外结合,积极带领学生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培养了三支本科生关爱自闭症公益、科研团队,获得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两项三等奖和校赛两项金奖。 

  

躬身公益,保卫孩子的精神家园

2015年,李英博和团队成员受四川省残联邀请到成都参加关爱自闭症活动。当他们第一次看到,100多个自闭症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语言交流时,团队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团队研究方向转向自闭症研究。大家都知道转型意味着什么,但是老师们都毅然同意,科学需要服务于社会,这是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李英博和公益团队一起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发放了上千份的自闭症家庭、睡眠和社会调查表,为每个孩子建立了健康档案。团队面向社会开展了自闭症疾病特点、生活能力、睡眠、消化、生长发育、语言等系列讲座,将自闭症研究的最新进展、最新的训练方法介绍给家长、老师,也呼吁全社会关爱和关注这个弱势群体。

 

在社会公益机构、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李英博和团队一起和孩子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亲子融合活动。在“自闭症关注日”中,团队老师带领研究生、本科生,和孩子们一起手拉手共同完成了2公里的健走;在“六一”儿童节,他们和孩子们在动物园看熊猫;在元旦节,歇台子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和自闭症小朋友共同参与节目表演。

 

疫情期间,李英博及其团队教师坚持线上讲座,为自闭症家庭提供康复指导、生活技能培训、语言技能培训等多个专题培训,解决了自闭症患者家庭疫情期间无法进行线下康复训练的难题,获得了自闭症家庭和康复机构的高度评价。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联系电话:023-68480081

投稿信箱:xuanchuanbu@cqmu.edu.cn